风水学说,自古流行。墓地“风水”,是风水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和一套又一套的仪式。
把墓地风水与子孙命运相联系,兴于秦汉。据载,秦末,韩信为布衣之时,母亲死了,但因贫穷不能在村社墓地中入葬,便另择“高敞地”葬母,目的是欲“令其旁可置万家,仰视其母冢”。这已包含了“风水”观念在内。
濮阳西水坡45号墓
东汉袁安(袁绍的高祖父)的父亲死后,奉母命外出访求墓地,途遇一书生,指着一地告诉他说:若葬你父于此,你这一代便可做三公……,于是袁安葬父于该地,他家因此累世兴旺隆盛(《后汉书·本传》)。可见风水观念在汉代已较为普及。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上层也流行风水观念,有关“望气”“风水”“龙脉”的各种学说和巫术都风靡一时。南方多山,风水学说多主张墓地应选在“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山冲”之地。近年在南京发掘的六朝帝陵、高级官吏大墓,全部背倚山峰,面临平原。唐宋明清历代陵墓,无论是散布在关中,中原,还是在北京外郊、大都也都符合“风水”说法的要求。
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
古代的野史、小说、传说中,也保留了许多有关墓地“风水”的逸闻趣事。据《十国春秋》载:前蜀皇帝王建,年轻时葬父,棺材埋下便自动跳出。有神人出来说:“这里是出天子的风水地。你是小民,怎容你卜葬于此!”王建不理会,再次下葬,棺又跳出,如出反复三次,最终总算葬了。结果王建这个“目不知书”的无赖,竟然坐上了大蜀皇帝的宝座。这个故事暗示“风水”可以改变“天命”。
南京明孝陵(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
“风水”学说宣扬父母墓地决定着儿孙命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与更老的“天命观”相比,“风水”可人为选择,主观争取,传统的“天命”却是先天决定,一切听从天命。“风水”观念出现后,使人感到凭努力可以改变天命。于是寻求“风水”之风,从秦汉以来,2000余年来从未断绝。即使到了今天,风水观念还广泛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025-01-13 10:31:08
2025-01-13 10:16:12
2025-01-13 10:01:05
2025-01-13 09:46:02
2025-01-13 09:31:03
2025-01-13 09: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