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揭秘中国第一风水宝地:洛阳邙山为什么被视为凤巢龙穴?

邙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理想葬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

北邙山的名气之大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北邙山由于有着深厚的黄土层,风水和地理位置又非常好,所以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凤巢龙穴,风水学上把邙山形容为凤凰展翅,玄武抬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所以北邙也是古代帝王将相的死后陵墓的首选之地。自东周至五代,就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此。号称“东方金字塔、“中国帝王谷”。

那么,北邙山为何被视为第一风水宝地呢?它的风水好在哪里?

一.地理位置优势

邙山在洛阳北面10多公里的地方,北侧是黄河,南侧是洛阳,由于位于洛阳之北,所以又叫北邙山。北方的山大多都是石头山,然而邙山却不是石头山,而是土山,山也不是很高,海拔平均高度大概也就200米左右,最高的首阳山也只有300多米。如果和它旁边的嵩山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

洛阳号称“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在洛阳定都。105位帝王在这里定鼎九州,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跨度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它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所以风水先生认为洛阳自古以来就是风水龙脉的集结处。

因为洛阳位居天下的最中心,四方诸侯到达这里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相等的。而北邙山横贯于洛阳之北,地理优势很明显,是一座位于天下之中的山。

邙山可以说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洛阳作为京都优势和军事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帝王将相、达官贵族、富商巨贾、文人墨客汇集于此,这些人死后,大多数选择在此附近下葬。由于京都繁华热闹,不适合下葬,于是离都城近地理位置又好的北邙山便成了首选之地。

这里墓主人非富即贵,或者有权有势,富贵两全。光是长眠的帝王陵就包括八位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另有七座后主皇帝陵。此外,还有四十多座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分布在邙山周边的洛阳盆地内,与邙山帝王陵合计八十余座,可见数量之多,密度之大。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帝王选择下葬在哪个地方有诸多因素考虑,对于普通官员及民间豪绅来说,能被帝王选择的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能与帝王葬在同一区域亦是荣幸,因此越来越多的名人和达官显贵都趋之若鹜地选择葬在北邙。

比如,选择葬于邙山的历朝历代的名人墓如下:商代的伊尹;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义;秦朝相国吕不韦;西汉文学家贾谊;东汉班超;西晋文学家石崇;唐代诗人杜甫、王之涣、孟郊,宰相狄仁杰,大书法家颜真卿;北宋名臣石守信;清代的书画家王铎等等。

大家留心就会发现,自盛唐以后宋元明清不再定都洛阳,北邙山也不再出现帝王陵。这也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另外,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葬于北方的位置比较好,而邙山恰巧位于洛阳北部,符合古人的丧葬习俗。

二.风水相当地好。

古代选择墓穴首先要看风水的好坏,对于风水和地势是非常讲究的。邙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亡者的必争之地,自然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古人认为“前有照,后有靠,头枕着山,脚蹬着河”是绝佳的风水宝地。而邙山之所以被视为第一风水宝地,就是因为北邙山非常符合这一特征。北邙一带正好是“北枕邙山南蹬洛水”,靠山面水,藏风聚气,充分的满足了风水宝地的这一点要求,所以这里成为陵墓的绝佳风水宝地,古代帝王将相死后大都希望能葬在这里。

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中,中原大地上有着发源于昆仑山上的三大龙脉,邙山就位于其中一条龙脉上,沿着昆仑山–秦岭–邙山,直到泰山入海的这一龙脉上。龙脉入海就代表着真龙入水,长江黄河就好比神州大地上浑然天成的两条水龙,邙山背靠水龙,就是水龙伴着真龙一同入海,是极佳的风水宝地。

邙山为秦岭余脉,秦岭为昆仑余脉,昆仑自古被认为是中国龙脉的发源地,因此邙山也认为是在龙脉上。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秦岭像一条巨龙般横卧在中原大地上,而北邙山在秦岭的最东部,像一个巨龙傲然昂首。北邙山位于中国山地和平原的分割线上。这个地方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它的北侧是黄河,南边是洛河,西边则是涧河。这三条河像一个护城河,把北邙山围了起来。

北邙山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300米左右。据《河南府志》记载:“自北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词条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

晋代郭璞被认为是风水学的开山祖师,在他的名著《葬书》中关于风水这样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此论断被认为是中国关于风水的基调,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有了风水一词。

人刚去世后,灵魂这时产生的生气会遇到风会随风而散,遇到水会被停聚。有了山岗可阻风吹散,有了河流可聚拢而积。

古代以山为阳,以水为阴,山意味厚重,水意味灵动。邙山位于崤山山脉的支脉,黄河南岸、洛河、伊河汇入黄河的交界地带。既依山傍水,符合前有照后有靠的条件,又枕山蹬河,可谓绝佳的风水宝地。

况且,北邙山是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

三.土层深厚,土质紧密结实优良,非常适宜墓葬。

中国传统讲究厚葬。厚葬的意思一方面指的是陪葬品的丰厚,另一方面也是指坟墓要深埋,封土一定要弄成高高隆起的坟堆。因此对于土质的要求就非常高。只有紧实的土壤才适合厚葬。

自古以来中原兴盛土葬,而好的土葬的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土厚、水低、干燥、缓平。土厚可保障挖穴顺利,水低可防止墓穴潮湿,干燥可杜绝虫蚁丛生,缓平可保障棺木稳当。

北邙山作为秦岭余脉,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度带,黄河在上游黄土高原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到了黄河中下游转弯处,也就是洛阳北部孟津县邙山这一带形成了巨大的沉淀层,黄土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平原区的流水沉积共同形成了北邙山。

邙山土质由黄土构成,土层深厚、粘结性佳、质地坚固、密度紧实,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北邙山渗水少、土壤干燥且不松散的特性。

邙山土质紧密结实何种程度呢?即使向下深挖15米左右土地都比较干燥坚硬,非常适合用来搭建地下陵墓。既通风又不会因为下雨而引起地面潮湿,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土葬厚葬的几个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