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民间故事之风水宝地

山下有个村子,住着百十户人家,村子不大,却是个风水宝地。之所以称之为风水宝地,不仅仅风光秀美,更因为人杰地灵。就这点儿地方,数十年之间出了两个进士、一个将军、五个举人,出去的人在外做官,却从未断绝家乡的根脉。村里的人家大多耕读传家,学风甚为浓厚,大家攀比的不是谁家钱多地广,而是谁家出过人才。

村里的民风崇善崇德,大家互帮互助,和睦共处,很少出现为土地财务、男女私情闹处的纠纷,至于偷盗之类的事情,那就完全听不到了。有一天呢,来了一个游方的老道,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对老族长说道,贵地北依清风,南面大川,山环水绕,地气开阔,却有龙蟠虎踞之事,是乃少见的风水宝地啊,族长颇为得意地说道,凡是看过笔村风水的高人,无不如道师所言呢,那老道却面带忧虑之色,然而此处却暗藏着一个不妙的玄机,贫道不敢隐瞒呢?族长不悦的问道,有何玄机啊?还请道师不吝赐教,这玄机就藏在左青龙之位,放位不正,一犯青龙杀,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族长面带运色,我村世代平安,且人才辈出,众人有目共睹,导师何出此言呢?既然道师有此一说,那么必有攘解之法了。贫导已经仔细看过,只需向西挪千五十丈,便可避开青龙杀,确保安然无恙,倒是所言怕是一家之言吧,老夫却听几位高人说过,鄙村的方位正处于龙脉之上,万万不可挪动的,若是贵村实在不愿搬迁,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贵村德善深厚,或许有贵人相助,或可避免灾祸。

老道说完就走了,族长反复琢磨,觉得他不像是信口开河,于是召集族人商议,族人纷纷藐视村子历来是风水宝地,世代平安,何来灾祸呀?绝不可仅凭老道一言就轻举妄动。这事儿呢,就这么过去了,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吧,很快就被大家忘却了,村子里依然山清水秀,祥和宁静,生产的依然生产,耕读的依然耕读,科考的已然科考,中榜的依然重榜,村子里常来外地乞讨的人有时候甚至成群结队。

要是换做别的村子可能会纷纷关门闭户,然而这个村子的人家却不这样,只要乞讨者来了,多少会给一点儿,或一碗粮食,或一个炊饼,或一个山芋,或一枚铜钱,总之不会拒之门外的。这一天呢,又来了一个衣着褴褛的瘦肉老头儿,挨门挨护,乞讨之后,原本空空的褡裢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谁知啊,他刚到村口,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大家把他抬到了村口的树荫下,然后叫来了村上的土郎中。土郎中仔细把了脉,开了个方子,打发人抓了药,熬制后给他喂了下去。不到半个时辰,老头儿醒了过来,待他渐渐恢复气色,族长问他是哪里人,也好给他点盘缠,让他回家。然而老头儿说他没有家,天为盖,地为喜,四海为家。众人虽然同情,却也没有办法,只好任凭他流浪去吧。谁知道两日之后,人们发现老头儿并没有走远,而是住在村外土坡下的一个破窑洞里,铺了柴草,挖了灶炉,似乎要长期定居的意思。村民的日子大都过得去,村边却住着一个尚无片瓦的乞讨老人,这实在不像个样子。族长和大家商议之后,决定众人出力,就在村里给老人搭一间房子,反正也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众人一把米一把面的也能把他养老送终了老人。

得知大家的好意,表示非常感谢,但是他提出一个心愿,希望能够住在山脚下,他要在那里开垦点土地,大家一想也好吧,于是在山脚下给他盖了间房子,让他定居了下来。老人的生活用度自然还是靠大家的接济,你家给一餐饭,我家给一碗粮,他家给一件御寒的衣服,老人的生活稳定了,身体也硬朗起来。他从村上讨销了锄头和柴刀,沿着山脚不停地开垦土地。到了春天,大家以为他会种些谷物,不料呢,他却四处砍来枝条,栽插了许多树苗。大家觉得有点奇怪呀,毕竟树的成长有个过程,不能吃不能喝的。但是种树也是好事儿啊,那就让他种去吧。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老人在大家的阶记下健健康康地活着,他种的树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他在树林里撒下谷物,种些蔬菜,养几十只鸡,不仅贴补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多余的蔬菜和鸡蛋送给经常接济他的人家。大家似乎明白了老人种树的用意,入秋之后,连续几天的绵绵阴雨,村民们都宅在家里,老人那里有刚送去的食物,估计也不会有啥问题,所以大家也没有去看过,天气终于放晴了,太阳一下子变得火辣辣的,大家以为阴雨终于过去了,谁知午后时分,西边的山头突然之间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就黑沉沉的,遮天蔽日,天空中闪过一道耀眼的战电,随即传来咔嚓嚓的一声炸雷,顷刻间大雨飘泼,大雨下一阵停一阵,持续了两三个时辰。入夜时分,北边传来轰隆隆的水声,大家知道那是山谷里涌出的洪水,瀑布般泻入了山脚下的泄洪壕沟,村子北面的大山余脉是天然屏障,刚好阻挡了对面沟谷留下的洪水,确保了村子的安然无恙。宝玉尽管倾注洪水尽管肆虐,村里人照样睡得安然,反正庄稼都已经收进粮仓了,多下雨还利于保墒呢。

然而,次日一早,有人来到村口,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临近村子的东面,道路和田地覆盖着足有三尺厚的泥浆,还在向东南缓缓地涌动。顺着泥浆向北望去,原本遮挡视野的一截山体余脉竟然不见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大家纷纷出来查看,一个个惊愕不已。原来,由于连绵雨水的浸泡和叶洪水的冲击,那一段山体余脉竟然垮塌了,洪水挟裹着泥石向东南方向倾泻而下。

奇怪的是,泥浆的洪流刚刚避开了村子的东边,村子里的一切竟然毫未受损。族长静静地向北凝望,沉重而激动的说道,树,全因那一片树啊,族长带着大家来到山脚下,只见正是那一条长长的树林阻挡了山体垮塌后的石头和柴草,形成了一道丈余高的坚厚堤坝,刚好挡住了冲向村子的泥石流。如果没有这一片树林,村子里所有的房屋和熟睡的人都将被泥流淹没,后果不堪设想。老人住的那间屋子浸泡在泥浆之中,屋顶已经被倾斜的树木挤得变形了,却还没有倒掉。族长带着几个人趟着泥水进了屋子,却见老人的床铺刚好高过泥浆。

老人盖着被子,静静地安卧着,面容安详。族长喊了几声,然后试了试老人的鼻息,抬起头,老泪纵横。他默默地退出屋门,扑通地跪倒在泥浆中,所有人也都跟着纷纷跪下了。老人生天了,不是淹死的,不是压死的,更不是饿死的,而是无疾而终,坐化升天了。村子里依照最高的礼遇,请了九个道师,发了七天丧,将他隆重地埋葬了。墓地就在经过清理后的树林里,他曾经居住的地方。有人说老人就是那位老道的化身,有人说老人是老道请来护佑村子的神仙,也有人说是老人偶然间挽救了全村人。老人入藏后不久,户部侍郎陈大人得到地方奏报,亲自来到家乡视察灾情,他正是村子里出去的进士。陈大人仔细询问了情况,查看了被洪水冲毁的山鸡,站在那片树林前沉思良久,然后来到老人墓前,跪下,上香烧纸后,虔诚地磕了三个头。陈大人说,这绝非一般的老人,而是一位老神仙护佑了这个数百人口的村子,而全村人之所有这样的福报,全因村民积善积德的缘故。陈大人自己出资为老人在村里修了祠堂,取名念恩堂,供奉老人牌位和村人的祖先一样的礼遇。

陈大人和村上的长者商定,村子依然不搬迁,但是所有成年男丁每年都要在那片树林旁栽树石棵,树林命名为积善林。自此以后,依然山清水秀,依然人杰地灵,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有数万人,从未发过过大的灾祸。这里民风纯善,学风浓厚,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