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贯穿古代建筑学的风水堪虞,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建筑特色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在古代领先世界。而对于实用性和美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建筑的风水文化,这种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社会主流?

起源时期

早在殷周时期,相关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史书的记载,有关相地活动的行为,就是风水堪虞的雏形。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的关于建筑的卜辞,如作邑、作案、作宗庙、作宫室、作塘等等。

相对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除了在宗庙、宫殿的形制上有特殊要求的共同之处外,中国殷商时期的相地文化沾染了更多的玄学考量,并且在这方面不断发力,为后世的建筑风水提供了大方向。

形成时期

秦朝是古中国第一次形成多民族国家的重要里程碑,物产物质的极大发展,保证了风水堪虞的发展前提。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孟喜、京房等人的易学理论为风水以及一切术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有一些禁忌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起宅盖房必择日”已成为阳宅建筑中应遵循的重要规则。而阴宅的建设也已经成为风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据说,韩信亡母时,就有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这与韩信发迹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与风水活动频繁的同时,一批相关著作如《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周公卜宅经》、《图宅术》、《大衍元基》、《葬历》等等的涌现。表明这时期风水术已经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过程。

完善时期

与文化自信和道教兴盛息息相关,唐代设立有司天监,监里的官员都懂风水术。袁天罡、李淳风等人都是杰出代表。天象、风水、易数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宋代,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个很相信风水的皇帝。改筑延福宫,又命灵素择地,修建上清宝篆宫。宋代不论是官人还是庶人,都对人生中的大事择地择日,建筑、下葬等等聘请专业的风水师,这成为一种很普遍的习俗。

到了明代,风水术进入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为都城的风水花了不少精力。金陵城外诸山,都面向城内,有朝拱之意。只是牛首山和太平门外的花山,背对城垣,独无拱卫之意,朱元璋为此怅然不乐。

传说他命刑部带着刑具,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于形象如牛首处凿石数孔,用铁索锁转,使之形势向内。又让人在花山肆行采樵,不让有翠微生色。

风水大成——紫禁城

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在营建北京的过程中,始终是按照风水观念进行的。如天坛圆丘西北有座坐西朝东的斋宫,其朝向很特别——苍天是父,皇帝是天子,儿子在父亲面前不能坐北朝南(居尊),否则违背了礼制。甚至斋宫的瓦都不能用黄色,而应用绿琉璃瓦,以示区别。

随着西化进程的青黄不接,中国建筑史上出现了四不像的奇特现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民族自信的复兴,风水学将会与华夏文明一样相生不息,融入新的发展和元素,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