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碧水为镜,青山为屏!佛坪原来还藏着一处风水宝地!

佛坪皆山,境内以“坝”字命名的地方颇多,诸如田坝、沙坝、长角坝、教场坝、杨家坝、狮子坝、上坝、李家河坝、栗子坝、花园坝、女儿坝、筒车坝、岳坝、罗家坝、庙坝、大河坝、二里坝、小郭家坝、郭家坝等等,竟达二十多个。前述坝地,大小不一,有的地方算不上坝子,仅是平缓一些的山地而已,却被冠之以“坝”,折射出山里人珍视平地、向往平川大坝的梦幻心态。

在众多以“坝”命名之地中,陈家坝名副其实,堪称佛坪第一大坝。放眼望去,东、西两列山系,呈橄榄状,合抱在山间盆地的两边;南、北两端,狭长而趋窄;中间的坝地平坦宽阔,清冽的蒲河从坝子中央潺潺流过。环视整个大坝:青山为屏,碧水滋润,藏风聚气,好一处风水宝地!

清朝嘉庆十年(1805),有一陈姓道台,沿着周至黑河至佛坪蒲河的黑水蒲河古道,来到秦岭南坡倘无地名的一处山间平坝上,看中此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居古道的诸多优势,遂圈山划地、插占为业,定居此地,周围绝大部分山林土地为其所有,故名“陈家坝”。

今人或许不明白,何为“道台”?道台,即道员,是介于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为正四品文官,其职责并不固定,有管理粮储的粮道,管理河工的河道,管理盐场的盐法道,专管海关的海关道,也有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员,所以民众尊称各类道员皆为“道台”。而陈姓道台职责不详,传言他广招流民,出典房屋土地,定额收租。流民闻讯,携带家眷,趋之若鹜,该地自此人烟浩穰,俨然一个小型社会。数年之后,陈姓道台在陈家坝大兴土木,建起一街两行房屋,木柱骨架,土筑墙体,雕花窗棂,青瓦屋顶,临街为朱色门板墙,可以装卸,属于清朝典型的商居混用的街房。陈姓道台在街上开办客店、饭馆、酒肆、药铺、布庄、货栈、商号乃至烟馆,为过往黑水蒲河古道的各色人等提供食宿休憩服务,赚取其银钱。同时,陈姓道台又约定“一、四、七”为逢场日,俗称“赶场”,让周边民户到街上以物易物,或自由买卖,互通有无。此举深得民众拥护,既可出售自产物品、变现银钱,又能弥补欠缺物资、便利生活,两全其美。其实,陈姓道台的心思,远不止此,他开拓的是潜在的山里市场,为其开办的各项生意积蓄更广的人脉、开辟更阔的财路。有如此远见、胸怀与格局之人,岂能不发大财?果不其然,十余年后,陈姓道台大发财利,家道兴隆,富甲一方。陈家坝随之成为古道明珠,熠熠生辉,变为蒲河流域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

日出月落,四季更迭。道光五年(1825),朝廷割洋州(今洋县)东北部、盩厔(今周至)西南部,设立佛坪厅(厅址设于今周至县厚畛子的佛爷坪),隶属汉中府,辖秦岭南北六十地。光绪九年(1883)纂修的《佛坪厅志》记载:“距厅城二百四十里曰陈家坝,为宁陕四亩地界,山径皆崎岖难行,有义仓。”由此可知,道光时期陈家坝属佛坪厅辖。

民国二年(1913)二月,佛坪改厅为县,陈家坝隶属佛坪县蒲河区,下辖陈家坝、孔家湾、郭家坝、三郎沟四堡。民国二十四年(1935)三月四日,程子华、徐海东将军率领的红二十五军,由陈家坝、三郎沟西进,首次攻克佛坪县城袁家庄,播撒革命火种。同年十二月中旬,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和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在宁陕、佛坪交界的四亩地召开会议(史称“四亩地会议”),认为宁陕、佛坪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很好,因此在宁陕、佛坪交界处的四亩地(今宁陕县四亩地镇,接壤陈家坝),成立了县级党的领导机构“中共宁佛工作委员会”和“宁佛工委游击大队”,转战于宁陕、佛坪广大地区。宁佛工委在陈家坝建立孔家湾苏维埃政府,辖陈家坝、石墩河两乡九村,组织群众安置、养护红军伤员,发动群众抗捐抗租、打土豪分浮财,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此后,郑位三、陈先瑞率红七十四师,多次过往陈家坝及毗邻的四亩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民国三十五年(1946),王震将军率领新四军五师一部路过陈家坝,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民国三十八年(1949)十二月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咸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宋飞,率领成功部独立九团,从周至挺进黑水蒲河古道,沿途收缴了黑河流域的地方武装枪支并遣散人员,经宁陕县四亩地入佛坪境,接收陈家坝的武器。十二月九日,宋飞率部由陈家坝赴磨石沟,歼灭国民党姬守礼部,开赴袁家庄。十二月十日,佛坪县解放。

解放初期,陈家坝为乡治,乡政府设于陈家坝老街。1958年,陈家坝改为人民公社。同年11月,县制撤销,该地划归石泉县蒲河区。1961年恢复县制,该地仍归佛坪县辖,复称陈家坝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73年,又称陈家坝公社。1984年,更名为陈家坝乡。1996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更名为陈家坝镇,辖陈家坝、孔家湾、郭家坝、金星、三郎沟五村、三十八个村民小组。缘于陈家坝镇资源丰富,有天麻、枣皮、核桃、生漆、猕猴桃等诸多农特产品,民众具有经商传统,经济意识颇强,在紧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搞活了经济,手头就活泛,日子富裕了,人便活得滋润。农闲时候,人们喜爱文艺活动,或展纸提笔,寄情翰墨;或二人博弈,众人围观;或者吹笛子、拉二胡,或者表演本土“地蹦子”小戏,观者甚众,如痴如醉。人是文化的核心,人与人的交流、娱乐,便诞生文化。陈家坝是文化大镇,人才辈出,县官就出了好几个,美名远播。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6月9日凌晨,佛坪境域暴雨如注,突发洪灾,蒲河如同其他河流,河水暴涨,浊浪滔天,水声震耳,瞬间冲毁四亩地、陈家坝的临河房屋及田地,洪水退后,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政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并投入巨额资金,完善道路、输电、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民众擦干泪水,投资投劳,凝心聚力地重建家园。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破旧立新,一个崭新的家园,奇迹般地从废墟上崛地而起。治理河流工程,尤为宏大,机械作业,疏浚河床,提高泄洪能力。人工浆砌两边河堤,确保堤外田地不再遭受洪水侵害。建起蒲河公路大桥,方便两岸民众和车辆过往,惠及广大群众。

河流东岸的白杨坪、孔家湾、狮子堡一带,多是依山脚而建的白墙红顶楼房,成串连片,醒目美观。偌大的坝地里,人们勤劳耕作,耕耘一份富裕生活。

河流西岸新建的街道,是在老街旧址上拓展而建的,延伸至双摆路口,比老街长了好多倍。新街道宽阔平整,楼房整齐悦目,变化巨大,旧貌换新颜。新街门面房屋,皆开杂货铺、肉铺、餐馆、酒店、美发屋、药店、超市、商行、农资、五金、建材、装修、汽修等诸般营生,林林总总,不可枚举,但凡挣钱的生意项目,都有人精心经营,顾客盈门,生意红火。镇街上,行人熙来攘往,满脸的笑意,满眼的希冀,透出无限活力,可谓一幅镇街画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