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风水 >

莱阳有四块风水宝地

古时建城选址,很讲究风水,如城的四面要相称,左右两边没有空缺。有山有水,北高南低,后依山前平川为最佳。


650年,昌阳
(今照旺庄镇昌山村南)县城遭水淹后,迁建于今莱阳城址,距今已有1370年建城历史。

看今天的莱阳城,当初建城选址也是看了风水,完全符合风水学。如东西有山有水,左右对称,东有东山、蚬河,西有马山、白龙河;北高南低,北依小的亭山、大的旌旗山,城南到古柳、照旺庄一马平川。

风水宝地通俗地说,就是风水好的地方。居此,能助人事兴旺,可令后世富贵显达。按照现代科学理论,不是风水养人,而是人养风水,也就是所说的人杰地灵,这样的地块称为黄金地段。

从古到今,莱阳城中有四块地段,可称得上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今市政府所在地

县署在靠北城门内(今北关村),位于县城中心偏北的位置。建城至今1370年,为历朝历代官府。
民国前期仍有大堂、粮房、班房、清慎勤、收押所、土地祠、监狱、瞭望楼、平政堂、库房、花厅、后堂、楼式内宅等建筑。

1934年时的县政府大门

1928年粮房、班房被烧毁,1932年土地祠被拆除。1939年日军侵入莱阳县城,一些建筑当做日军据点。1947年人民解放军攻克莱阳城,房舍毁于炮火。


1952 年县政府在此重修了大门,重建了数十幢平房。

1982年的县政府大门

1984年将部分平房拆除,改建了四座办公楼,1987年面南建了新大门。

现市政府大门

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莱阳的行政中心。不仅在此发号施令,也从这里走出了许多高官。不完全统计近60年从这块宝地走出了37位副厅级以上高官。


原莱阳剧院地段

县署右前侧,古时建有寺庙,民国时期是全省著名学府,改革开放后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现在又成为街头游园和地下停车场。


金代明昌年间(1190—1195年),这里建有小寺庙,明代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称宣政寺。

1930年莱阳县国民政府废除寺庙,驱走僧众,改建为“省立二乡师”,属山东省教育厅设立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学校以三十年代胶东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而闻名,为革命事业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1937年停办,而后的胶东公学、胶东师范、莱阳师范、鲁东大学都是在“二乡师”的基础上创办的。

“二乡师”虽为弹丸之地,办学时间不长,但却藏龙卧虎,汇集了一批堪称一流的教师。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萧;著名诗人、散文家何其芳;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著名诗人、作家、编辑家臧克家;山东教育厅首任厅长、副省长王哲;鲁迅晚年挚友、冯玉祥将军秘书王冶秋等都曾在这里任教或讲学。


1939年日军占领莱阳,在此设大本营,直至1945年投降。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占领莱阳,在此修碉堡。


1982年县政府在“二乡师”原址建成莱阳剧院。正门“莱阳剧院”四个大字,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八九十年代,莱阳剧院一度成为政治、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是举办大型集会、演出和文娱比赛的主要场所。

2018年拆除莱阳剧院,建成了281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和1.5万平的地上广场绿地,成为市民街头游园。这一黄金地块再现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繁荣景象。


宋琬故居地段

县署左前侧,古时居住这里的是一名门望族,一门四进士。民国时期是统辖胶东的一级机构所在地。莱阳第一所小学及莱阳一中的前身都在这里。


建于明朝末年,宋琬(1614-1673)年少时随父辈由今龙旺庄街道溪聚村迁来。宋琬官至四川按察使(相当于省公检法的一把手),清代八大诗人之一。

出身名门望族,一家四进士。宋婉1647年进士;他的高祖宋黻,明初莱阳第一个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相当于副省长);他父亲宋应亨,1622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相当于人事部的司长);他哥宋璜,1640年进士。初授浙江杭州推官(相当于中级法院院长),后司理(参军)京府。


宋婉故居南部是南门里,明清时期出过很多进士,像赵钧彤,1775年进士,官至唐山知县;赵时,1789年进士,官至荣县知县;及王垿家族的一门五进士。


1846年在宋琬故居创建了莱阳最古老的官办学校~卢乡书院。1905年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莱阳史上第一所小学。1938年成立的鲁东行辕(民国时期统辖胶东的一级机构),地点设在宋琬故居。

1949年胶东公学由鹤山后村迁至宋琬故居,1950年改称省立莱阳中学,1952年改称莱阳第一中学,1953年搬至现址。

1992年设为莱阳市博物馆,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莱阳宾馆地段

县署正前方,明末清初莱阳八景之一,解放后成为招待重要宾客的场所,今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唐朝所建游仙宫,游仙避暑称为明末清初莱阳八景之一。游仙宫,中为三清殿,左右为三官真武殿,后为玉皇殿,前为龙虎殿,右前为大门。宫内穹隆幽静,松关寂阒,爽气逼人,为夏月乘凉避暑圣地。

毁于1951年,另建莱阳县招待所,后为莱阳宾馆。招待过众多重要贵宾,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此居住、逗留过。全县(市)重要的中小型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2010年改建为莱阳市人社局及所属单位办公地。为综合办公、综合服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训练、信息档案管理中心,成为城区人员流动最多的地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