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算命 >

谭氏家族(湖南郴州三策世第天塘谭氏,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笔者曾不止一次对天塘村进行拍摄,拍摄过那么多古村落,天塘村是最能让人感受到古村文化历史沉淀的厚重,还有那淳朴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息。

几次拍摄下来,保存了许多这个村的图片与视频素材,也听说了许多关于天塘村的传奇故事。然儿,却苦于没有文字素材,一直没有分享给大家。近日笔者收集了一些关于天塘村的文字资料,也把之前拍摄的图片、视频素材整理了出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天塘村位于湖南宜章县城西南五十多公里莽山之麓的天塘镇,天塘谭氏于明初从茶陵卫调守笆篱堡,定居黄土岭,后移居天塘村繁衍生息,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也就是说,天塘谭氏是军家后裔。

天塘村现有各类明清古建筑100余幢,宗祠、门楼、炮楼、文昌阁(八 角楼)、石坊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宜章县规模较大的古民居村落之一。

谭氏宗祠建于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由门楼、前厅、戏台、天井、中厅门楼、中厅、后天井、正厅和四间厢房组成。门的两侧置石鼓各一,鼓沿、鼓石础分别有云纹、莲花纹浮雕。门楼为单檐歇山式顶,装有七层如意头顶,大额枋上有“三策世第”牌匾,各梁枋上有雕刻花鸟、人物像,墙面为清水墙,采用穿斗式梁架结构。主体建筑用54根木柱支撑,大木柱直径为48厘米,小木柱直径为3厘米,木柱下置四面八方形石柱础,石柱础上雕刻云纹图案。东西宽15米,南北长45.58米,总建筑面积为499.2平方米,占地面积683.7平方米,是谭氏族人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心,保存建筑富有浓厚的明清时期湘南民居风格,其造型威严庄重,做工精细,是一个集历史和艺术为一体的村庄标志性建筑。

关于天塘谭氏宗祠门楼额枋上“三策世第”这几个字笔者久思不得其解,甚是疑惑。翻阅资料和拜访当地老人才得知,这要从天塘谭氏先人,谭世勣登进土第,宋朝时任湖南郴州学政官教授说起。当年宋徽宗提任谭世勣为刑部司门员外郎,三年后改任吏部官员,后进宫到少府监,提为中书舍人。再提任为给事中兼侍读后改任户部侍郎。后因金人进犯,谭世向皇上建议力主抗金的“上、中、下”三策。然而宋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谭世勣见国势愈下,郁郁而终,年仅54岁。建炎初年(1127),朝廷嘉奖谭世勣守节不降,赠端明殿学士。后世谭氏家族为祭典谭世勣忠诚卫国,如“七龄登第、三策摅奇”,自称“三策世第”。因此,“三策世第”是谭氏后人为纪念谭世勣为国献策具有丰功伟绩而立,弘扬先辈为国为民的精神,亦是以此来鞭策后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据记载,为抵御山贼土匪和外来入侵,天塘谭氏族人于清朝乾隆年间建了三座炮楼,现存的只有两座。炮楼高五层共11米,宽12米,墙厚1米,其周围各有11个枪炮口。炮楼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土火山墙,楼顶盖小青瓦,青砖墙,炮楼是独门,门叶双层,坚实牢固。在炮楼门的上方的石砖上刻有管理维护炮楼的“十不准”,体现了当时天塘谭氏族人管理炮楼严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炮楼对于村民的重要程度。

自古以来天塘村谭氏家族崇尚耕读,崇文重教之风延续至今,因此,数百年来天塘谭氏族人,人才辈出。民国二十五年兴建了天塘谭氏初级小学堂,又称文昌阁、规模宏大,能容纳数百名学生。据村里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天塘村的学子勤奋好学,人才更是如井喷涌现而出,先后出了博士多人,硕士二十余人,大学生两百多人,这些学子毕业后,大多成为了政军界、教育科技界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虽然如今的天塘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当步入天塘村,就能感受到这个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人们好像天生就具有幽默的基因,与他们交谈,总是那么愉快而和谐。这也正是天塘村的魅力所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