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周公的是孔子,原来圣人也爱做梦,就因为他是圣人,经常梦到的自然不是南子之类的漂亮女人,而是他无比崇敬的周公。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与周公时代相隔了五百年,这个时候西周王朝早已衰落,呈现出“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对此痛心疾首,发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感慨。
孔子何以对周公如此崇敬
这周公也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要格局有格局,要能力有能力,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被后世封为儒家学派“元圣”。他姓姬名旦,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与姜子牙一起辅佐武王打败商纣,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武王灭商后三年就驾崩,他儿子成王年幼,周公称王摄政。同是武王亲兄弟的管叔、蔡叔等心中不服,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东夷诸国反叛。周公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继而灭掉五十多个小邦国,使周的势力延伸到了海边,然后把全国重新分封为71个诸侯国。摄政七年,眼看政权稳固,便急流勇退,还政于成王。
周公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国家安定后,毅然让出王位,体现出高风亮节、大智大勇,以及对家族的绝对忠诚。在我国古代史上,他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赢得孔子的敬仰,当之无愧。
作为治国之道的“礼”“乐”
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仁”。关于“仁”的含义解释很多,“克己复礼为仁”是其重要内容。“克己”是克制、净化自己,“复礼”是要恢复到周礼规定的状态。
周王朝从西部边陲一个小邦国,入主中原统治诺大的国土,起初难免感到底气不足,故忧患意识很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稳固王朝统治,周公汲取前人治国经验教训,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纲领,并“制礼作乐”,创建一系列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
“礼”形式上是一种礼节,实质是一种区分尊卑贵贱的制度,即所谓“尊尊”;“乐”是通过乐舞这种方式,营造内部和睦团结的氛围,即所谓“亲亲”。
“尊尊君为首”,“亲亲父为首”。周公通过制定册封、巡狩、朝觐、贡纳以及祭祀、继承、婚丧嫁娶等礼仪制度,使君臣等级和宗法制度落实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环节和百姓生活的日常细节。如有违反,便是非礼、僭越,是“犯上作乱”。这样一来,周天子定于一尊的地位更为凸显,不可动摇。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君臣父子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社会,这也是历代帝王最乐于接受的制度。从西周到清朝,不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不论谁当皇帝,都毫无例外地采用这个制度。
周公总结推行的这种治国方法,相对于殷商用活人祭祀、殉葬,特别是商纣王重刑罚、好酒色,无疑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他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至于后世统治者和腐儒们食古不化、封闭保守,责任不应由他来负。
还有一个戏虐的说法与周礼有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婚俗混乱。周公为整饬民风,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只有到了结婚当天才可以。后来人们戏称其为“周公之礼”。
周公的另一个忠实追随者
孔子之后五百年,出了个很有学问的儒者叫王莽,他对周公的治国方略十分崇敬。他官当得很大也很有声望,被视作“周公再世”。当他取得传国玉玺,当上新朝皇帝后,就想着推行周公制度再创古代盛世。别的帝王是利用等级制度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王莽还要照搬周朝的经济制度。他推行王田制,恢复井田制,限制土地私有,超出部分收归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他还更改币制、实行盐铁专营等等。应该说,王莽采取的类似“耕者有其田”、废奴、加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措施,用意是好的,与“天下为公”有契合之处。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周公相隔了一千年,社会环境已经大不一样。只套用古法,不考虑实际,必然寸步难行。加之屡有旱灾、蝗灾、瘟疫、黄河决口等天灾出现,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他的宏大理想被现实砸得血肉模糊,新朝成立15年就人亡政息。
再灿烂的文明,也有历史局限性。
2024-11-28 11:18:45
2024-11-28 11:03:56
2024-11-28 10:48:40
2024-11-28 10:33:53
2024-11-28 10:19:10
2024-11-28 10:04:03